"从偶像到coser:汪东城的跨次元转型,解码初代流量明星在Z世代的文化生存术。"
2025年夏天,43岁的汪东城在直播间轻描淡写地提及"曾有心仪结婚对象"时,弹幕瞬间被"爷青回"刷屏。这位飞轮海时代的偶像遗民,如今正以另一种姿态活跃在公众视野——cosplay圈的新晋顶流。从《终极一班》里的汪大东到漫展上的五条悟,汪东城二十年来的身份嬗变,恰似千禧一代文化消费变迁的活体标本。在这个偶像工业体系崩解与亚文化强势崛起的时代,他的选择与困境,折射出初代流量明星转型的集体阵痛与另类出路。

一、偶像黄昏:飞轮海遗产与初代流量的生存困境
飞轮海解散的第十四年,这个曾经制霸亚洲的男团已成为文化考古的对象。作为团体中唯一仍活跃在娱乐圈的成员,汪东城的处境颇具象征意义。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研究显示,初代偶像团体成员转型成功率不足17%,多数人陷入"回忆杀"商演与综艺镶边的循环。汪东城却意外找到了破局之道——2023年起,他以《咒术回战》五条悟的cos造型引爆B站,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800万,是其日常自拍的30倍。这种数据反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相比作为歌手或演员的汪东城,公众更愿意为"coser大东"买单。
这种转型的深层动因在于偶像工业的结构性衰退。中国传媒大学娱乐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5年传统偶像经纪公司营收较2015年下降68%,而二次元内容市场规模同期增长420%。汪东城的cosplay事业,本质上是将存量人气置换到新兴赛道。值得注意的是,他的cos作品几乎全部聚焦日漫经典角色,这种策略性选择既规避了内娱"卖情怀"的审美疲劳,又精准击中了Z世代的二次元基因。
二、婚姻话语的流量密码:偶像人设的当代解构
"若年轻时把握机会现在已是超级奶爸"的发言,在社交媒体引发的解读狂欢颇具后现代色彩。汪东城对婚恋话题的开放性讨论,彻底打破了传统偶像"恋爱禁止条例"的桎梏。这种转变并非偶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胡翼青指出:"初代偶像正在经历从'幻想对象'到'情感树洞'的角色进化,汪东城谈论婚姻困境时的坦诚,恰好满足了 millennials(千禧一代)对'共同成长'的情感需求。"
更精妙的是其话语策略。汪东城将单身状态归因于"思虑过多"的性格缺陷而非事业考量,这种自我暴露式话术,恰是当代网红经济的核心要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发现,明星"去完美化"的自我呈现,能提升78%的受众共情度。在#汪东城说婚姻不能强求#的热搜话题下,最高赞评论"原来明星也会被催婚"获得12万点赞,印证了这种"缺陷营销"的有效性。
三、跨次元生存:Cosplay作为文化赎买
汪东城的cosplay事业已超越兴趣范畴,成为系统的身份重构工程。与普通coser不同,他的每个角色选择都暗含策略:五条悟满足颜值崇拜,《鬼灭之刃》义勇触发怀旧情怀,《进击的巨人》兵长则强化"冻龄"人设。这种精准的角色矩阵,使其在B站的粉丝画像呈现罕见的多峰分布——12-18岁占比35%,25-30岁占比41%,恰好覆盖其偶像时期核心粉丝及其子女。
这种跨代际影响力正在转化为商业价值。汪东城2024年与国产动漫《时光代理人》的联名企划,使其成为首个进入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产业链的前偶像艺人。更值得玩味的是其cos作品的"去汪东城化"倾向——他刻意弱化本我特征,追求极致的角色还原,这种"自我消解"反而成就了更强的IP绑定。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本乾评价:"这是种逆向操作,当其他明星拼命强化个人标签时,汪东城通过抹去自我获得了更广阔的商业空间。"
四、初代流量的突围样本:怀旧经济与新赛道的平衡术
汪东城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同时保持着两个看似矛盾的生态位:在抖音,他是#飞轮海回忆杀#话题的常客;在B站,他又是二次元新贵。这种双重身份并非精神分裂,而是精心设计的生存策略。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汪东城2024年的48场商业活动中,怀旧主题占52%,二次元主题占48%,这种近乎完美的平衡使其年收入较2020年增长320%。
其团队运作也极具时代特色:放弃传统经纪公司模式,组建了包含前动漫编辑、电竞主播、同人画师在内的"混搭团队"。这种配置使其能同时捕捉《终极一班》老粉的"考古"需求和Z世代的"造梗"冲动。当汪东城在漫展上同时跳《我有我的Young》和《咒术回战》角色舞时,完成的是对两个世代文化记忆的同步激活。
从偶像工业的标准化产品,到跨次元的内容生产者,汪东城的转型轨迹勾勒出娱乐产业的价值迁移。在这个注意力极度碎片化的时代,他证明了一个反直觉的真理:有时候,放弃"明星"的光环,反而能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当43岁的他戴着白色假发扮演五条悟时,那不仅是角色扮演,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化仪式——通过主动踏入Z世代的领地,他成功将"过气偶像"的标签,转化成了"跨时代文化联结者"的新身份。这种重生,或许比任何逆龄神话都更具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