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里的产业革命:从文博会看鞍山文化产业的”硬核转型”

​​​​钢都玉韵惊艳文博:岫岩玉雕携版权经济破圈,鞍山用工业遗产与非遗技艺书写老工业城市文化复兴新范式!​​

当温润的岫岩玉雕与冷峻的钢铁元素在深圳文博会同台亮相时,一场关于老工业基地文化复兴的叙事正在被重新书写。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的鞍山展团,以玉为媒、以钢为魂,向世界展示着"现代钢都"如何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本。这场跨越南北的文化对话,揭示出中国老工业城市转型的一条新路径——不是抛弃传统另起炉灶,而是深挖本土文化基因,在工业肌理上生长出新的文化生态。

Featured Image

一、玉文化产业化的"岫岩密码"

岫岩展区呈现的不仅是精美的玉雕作品,更是一套完整的产业升级方法论。在"版权赋能"主题下,当地构建了从原料开采到创意设计、从版权保护到衍生开发的闭环体系。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试点的身份,让岫岩玉雕获得了"数字身份证"——每件作品都嵌入NFC芯片,扫码即可查看创作者信息、版权登记及交易记录。这种确权机制使创作者收益提升40%,直接带动从业者新增23%。

更值得关注的是玉雕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岫岩与鲁迅美术学院合作开发的"虚拟雕刻实验室",通过3D建模和力反馈技术,让学员在VR环境中练习刀法,原料损耗率从传统的30%降至3%。这套系统已在当地职教中心投入使用,预计三年内培养500名新型玉雕师,解决行业人才断层难题。

二、工业美学的当代转译

鞍山展团最富张力的设计,莫过于将钢铁元素植入文化产品。千山景区推出的"高炉茶器"系列,用废弃高炉的耐火砖研磨成粉,混合陶土烧制成茶具,每件产品都刻有鞍钢老厂区的经纬坐标。这种工业遗产的"物质转化",既保留了城市记忆,又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评估显示,此类产品的情感附加值达到普通文创的2.7倍。

汤岗子温泉的康养产品则完成了"技术转化"。将炼钢过程中的冷却技术应用于温泉理疗设备开发,创造出能精确控温的"钢都浴疗仪"。这种跨界创新使传统温泉浴升级为科学疗法,相关技术已申请12项专利,预计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

三、版权经济的"鞍山模式"

岫岩在国家版权馆的展示,实则是套可复制的民间文艺保护方案。其核心是建立"三库一平台":传统纹样数据库收录满族刺绣图案1800余种,玉雕技艺影像库保存老艺人创作全过程,非遗传承人档案库实现技艺溯源,线上交易平台则打通从确权到变现的全链条。这套系统运行半年,已促成版权交易147笔,最贵单件玉雕版权转让费达80万元。

满族剪纸传承人王秀英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的《东北民俗》系列通过版权质押获得贷款,开办工作室培养学徒27人,作品衍生出动画短片、服装印花等多形态产品。这种"原创-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正在岫岩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北京、上海的设计团队常驻采风。

四、南北对话中的文化自信

鞍山与深圳的这次邂逅,暗合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命题。当南方城市在数字内容领域高歌猛进时,北方老工业基地正从厚重的历史中挖掘差异化优势。千山旅游集团与腾讯文旅签署的战略协议颇具象征意义——前者提供文化素材,后者负责数字化开发,共同打造"云游钢都"VR项目。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打破了地域局限,构建起新型文化生产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指出:"鞍山的实践证明,工业城市的文化转型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记忆的重构。"当玉雕师用数控机床雕刻钢铁纹样,当温泉理疗师学习大数据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融合产生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一座城市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文博会闭幕时,鞍山展团收获的不仅是1.2亿元意向订单,更重要的是一种发展自信。从"钢花四溅"到"玉韵流芳",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化复兴故事。或许正如展区那句醒目标语所言:"我们的硬实力曾经支撑共和国工业,现在的软实力正在塑造新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鞍山的转型不仅关乎一城一地,更为中国传统工业城市的文化觉醒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关内容

​​2025年中国游戏厂商海外营收TOP 10​
​​2025年全球手机像素排行榜(旗舰机型)​
​​家庭网络升级指南:如何利用现有网线快速搭建无线网络​
​​2025年全球电视机工厂TOP 10排名​
2025年中国电脑平车销量排名及市场分析报告
电脑打开网页黑屏或卡顿的解决方法及原因分析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