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羊羊"退场撕开网红文旅的虚假繁荣:烟花易冷的流量狂欢,终究敌不过文化深耕的持久魅力。
2025年夏天,开封万岁山景区凭借"王婆说媒"的热度尚未消退,其新晋顶流"美羊羊"的突然退场又引爆热搜。这位以甜美笑容和接地气表演走红的素人演员,在短时间内成为景区流量担当,却又在巅峰时期悄然离场。她的退场不仅是一场个人职业选择的转折,更折射出当前网红文旅的深层矛盾——流量造星易,真心留客难。

一、流量时代的"文旅造星术":从素人到顶流的速成与崩塌
"美羊羊"的走红,是万岁山景区精准运营的结果。在传统景区仍依赖自然风光或历史IP时,万岁山选择了一条更符合短视频时代的路径——打造"人设型"网红:
- 精准人设定位:没有专业才艺,但凭借"甜妹"形象和毫无包袱的互动,迅速成为游客心中的"景区开心果";
- 短视频病毒传播:景区官方账号高频发布她的演出片段,"咧嘴比耶"的招牌动作成为流量密码;
- 线下活动引流:她的表演场次被安排在黄金时段,带动门票销售激增。
然而,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美羊羊"的退场并非个例,此前西安"不倒翁小姐姐"、重庆"轻轨穿楼导游"等网红文旅人物,均经历了从爆红到淡出的相似轨迹。
二、昙花一现的困局:网红文旅的三大致命伤
"美羊羊现象"背后,是当前文旅行业对流量依赖的普遍焦虑:
- 人设与真实的割裂
景区需要网红维持"完美形象",但真人难以长期承受高强度表演和舆论压力。"美羊羊"被曝因不堪网络 scrutiny(审视)而选择退出,正是这种矛盾的爆发。 - 流量变现的短视性
景区往往将网红视为"短期提款机",缺乏长期培养机制。例如,万岁山虽靠"美羊羊"拉动门票,却未为她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最终导致人才流失。 - 游客体验的浅层化
当景区过度依赖某个网红,游客的体验便容易沦为"打卡式消费"。有游客吐槽:"排队两小时看她笑五分钟,其他啥也没记住。"
三、对比案例:什么样的文旅IP才能真正"留客"?
与"美羊羊"的速成模式不同,国内外一些成功案例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 乌镇戏剧节的"文化深耕":
依托黄磊等发起人的行业影响力,乌镇将戏剧文化与古镇旅游结合,吸引的是真正热爱艺术的受众,而非短暂猎奇的游客。 - 日本熊本熊的"IP生态化":
熊本熊并非单纯的形象代言,而是融入城市治理、产品研发的超级IP,甚至拥有自己的"公务员"身份和社交媒体人格。 - 河南卫视"节日奇妙游"的:
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打造出可持续的内容IP,而非依赖某个具体人物。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以内容或文化为核心,而非以人为噱头。
四、破局之道:从"烟花式引流"到"长效化运营"
要避免"美羊羊式退场"重演,文旅行业需做出以下改变:
- 从"造人"到"造内容"
景区应聚焦特色文化或沉浸式体验,而非押注单个网红。例如,开封可深耕"宋文化"主题,让游客因文化而来,而非仅为一个笑容。 - 建立人才孵化体系
对素人演员进行专业培训,提供职业晋升通道,而非榨干其短期流量价值。 - 平衡商业与人文
流量可以快速变现,但只有真实的情感联结才能让游客"复购"。景区需在营销之外,回归服务本质。
五、结语:文旅的终极竞争力,不在热搜而在人心
"美羊羊"的退场,或许正是行业反思的契机。当越来越多的景区沉迷于"造星—引流—收割"的速成模式时,真正能留住游客的,依然是那些能提供独特记忆点和情感价值的体验。
流量如烟花,绚烂却易冷;而文化如陈酿,愈久愈醇厚。开封不缺历史底蕴,缺的是对这份底蕴的深度挖掘与现代表达。下一次,当游客来到万岁山,他们期待的或许不再是某个网红的笑容,而是一段能真正打动心灵的宋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