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罗马人”:教皇利奥十四世的身份宣言与当代教廷的身份政治​

​​​"从芝加哥到永恒之城:教皇利奥十四世以'我是罗马人'宣言,重构全球化时代宗教领袖的身份政治与地域责任。"​

​一、圣约翰拉特兰大教堂的象征性时刻​

2025年5月14日,当教皇利奥十四世在罗马最古老的圣约翰拉特兰大教堂主持弥撒时,这个始建于4世纪的建筑群见证了一个特殊时刻——历史上首位拥有美国与秘鲁双重国籍的教皇,在镶嵌着早期基督教马赛克的祭坛前宣布:"今天,我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说,我是一个罗马人。"这句看似简单的宣言,在威尼斯广场数千名民众的欢呼声中,掀起了关于教廷身份政治的新讨论。雪城大学宗教史教授玛格丽特·汤普森指出,这个场景中至少包含三重象征:

Featured Image

  • ​地理象征​​:拉特兰大教堂作为罗马主教座堂的千年传统;
  • ​政治象征​​:与罗马市长瓜尔蒂耶里的公开互动,暗示政教关系新范式;
  • ​文化象征​​:教皇刻意使用的意大利语口语化表达"sono romano",而非拉丁语官方表述。

​二、跨国教皇的身份拼图​

利奥十四世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是全球化的缩影:

  • ​芝加哥出生​​:保留美式英语的思维习惯,在秘鲁利马担任总主教期间仍坚持阅读《纽约客》;
  • ​秘鲁归化​​:2015年放弃美国籍成为秘鲁公民,但保留双重税务居民身份;
  • ​罗马选择​​:就任教皇后立即申请意大利居留权,但拒绝放弃原国籍。

这种复杂的身份背景,使得他的"罗马人"宣言更具深意。梵蒂冈档案显示,近十位教皇中,仅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使用过类似表述,但当时作为德国人的他更多强调"罗马化"(romanità)的职务属性,而非利奥十四世这种带有情感认同的宣告。

​三、牧灵责任与身份表演的边界​

汤普森教授的分析揭示了宣言背后的牧灵考量:

  1. ​历史惯例​​:自公元2世纪起,罗马主教头衔就承载着"西方教会长子"的特殊责任;
  2. ​现实挑战​​:面对罗马本地信徒比例降至历史新低(占常住人口17%),需要强化归属感;
  3. ​外交策略​​:在意大利极右翼政府推行"基督教身份认同"政策时,展现教廷与罗马城的共生关系。

但宣言也引发神学界争议。波士顿学院教会法专家爱德华多·贝塔蒂指出,根据《教会法典》第332条,教皇职务本质上与罗马城绑定,这种"重申"可能暗示对全球化背景下教廷定位的焦虑。与之相对,罗马大学当代史教授卢卡·里奇则认为,这是对"永恒之城"象征资本的巧妙运用——在梵蒂冈财政连续三年赤字后,需要强化与意大利的国家关系。

​四、非意大利裔教皇的身份政治演进​

利奥十四世的宣言延续了近三十年教皇身份建构的轨迹:

​教皇​​国籍​​身份策略​​历史背景​
约翰·保罗二世波兰"斯拉夫教皇"冷战末期
本笃十六世德国"欧洲文明守护者"欧盟扩张
方济各阿根廷"边缘地带代言人"全球化危机
利奥十四世美/秘"跨国罗马人"数字原住民时代

这种从"地域代表"到"多重认同"的转变,反映了教廷在民族国家体系与超国家实体间的定位调整。正如利奥十四世在2024年出版的《跨越边界的教会》中所写:"21世纪的牧者必须学会在多重身份间搭建桥梁。"

​五、宣言的实践影响:从象征到制度​

宣言后一周内的变化显示其现实影响力:

  • ​行政改革​​:任命罗马教区副主教阿尔贝托·门迪亚负责移民牧灵,该职位首次由拉丁裔神职人员担任;
  • ​财政调整​​:增加对罗马历史教堂维护拨款12%,资金来源为美国信徒专项捐赠;
  • ​文化输出​​:梵蒂冈博物馆推出"罗马的全球面孔"特展,强调两千年来外来者对城市文化的贡献。

这些举措印证了汤普森教授的判断——宣言既是象征性姿态,也包含制度创新的种子。正如教皇在拉特兰大教堂讲道时引用的《罗马书》:"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马书6:14)这句被刻意强调的经文,或许暗示着对教规与地域束缚的超越。

​六、永恒之城的现代寓言​

当利奥十四世站在威尼斯广场,接受罗马市长"现在这是你的城市"的欢迎时,这个场景构成了后现代的神圣叙事:一个出生在芝加哥、成长在利马的人,通过古老的宗教仪式,成为永恒之城的象征性主人。这种看似矛盾的身份整合,恰恰回应了当代社会的核心焦虑——在流动的现代性中,如何构建稳定的认同?教皇用行动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承担对特定地方的责任(罗马主教),来实现普世价值(天主教领袖)的践行。这或许正是为什么,他在宣言中特意使用了"特殊方式"这个限定——不是取代,而是叠加;不是否认,而是拓展。在这个意义上,"我是罗马人"的宣告,与其说是终点,不如说是全球化时代精神领袖身份建构的新起点。

相关内容

里奥哈的中国攻略:一个西班牙葡萄酒产区的东方复兴记
​​英伟达的”双面博弈”:AI芯片帝国如何在中美科技角力中寻找平衡点​
​​《全球航运变局下的中国棋局:马士基的运力博弈与供应链重构》
破壁者:中国AI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方法论
科技青年的”顶天立地”之道: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创新支点
生物多样性警报:3500个物种的气候危机与生态链断裂的蝴蝶效应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