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会即将展示非侵入脑刺激、区块链安全检测等前沿技术,推动医疗健康与数字安全创新发展。
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即将于6月11日拉开帷幕。作为中国技术贸易领域的国家级展会,本届上交会汇聚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展商,将集中展示一批突破性创新技术。记者提前探营发现,从医疗健康到网络安全,多项前沿技术解决方案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港科大上海中心首秀:脑科学突破引关注
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将首次亮相上交会,其带来的TI(Temporal Interference)神经调控疗法尤为引人注目。这项非侵入性脑深部电刺激技术通过创新性地利用高频电场干涉原理,实现了无需开颅即可精准刺激大脑深部区域的技术突破。
"传统脑深部刺激需要植入电极,而我们的技术只需在头皮表面放置电极。"港科大上海中心副主任钱文馨介绍道。该技术通过精确控制多个高频电场的干涉,在目标脑区产生有效的低频调制,已证实对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临床数据显示,接受治疗的患者运动功能平均改善率达65%,抑郁症状缓解率超过70%。
除医疗技术外,港科大还将展示人工智能牙科治疗系统等创新成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校正在探索"1+1"硕士培养新模式,学生可在香港和上海各学习一年,参与前沿研究和企业实践,这种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或将重塑高等教育格局。
区块链安全新范式:大模型赋能漏洞检测
在网络安全领域,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将展示其最新研发的"区块链智能漏洞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DeepSeek大模型架构,实现了智能合约漏洞检测的技术突破。
"传统人工检测需要5-8小时完成的智能合约审计,我们的系统只需3分钟。"中心主任蔡立志表示。该系统不仅能以94%的准确率识别11类常见漏洞,还能自动生成修复方案,实现了从检测到修复的闭环管理。在以太坊等主流公链的实测中,系统成功识别出多个此前未被发现的高危漏洞。
该中心还将展示其DeepFake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据介绍,其研发的多模态检测系统在国际权威评测中达到99.2%的准确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现场还将设置黑客攻防演示区,通过模拟硬件入侵场景,让观众亲身体验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数字身份革命:破解跨境核验难题
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上海CA)将带来解决短期来华人员身份核验难题的创新方案。"慧读仪"平台支持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证件识别,验证速度小于3秒,准确率高达99.9%。
"我们攻克了不同国家证件制式差异大的技术难题。"基础产品部总监刘镪介绍道。该平台采用多光谱成像和深度学习技术,能有效识别各类防伪特征,包括最新的生物特征护照。目前已在上海部分银行试点,使外籍人士开户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
同步展出的"芯密全栈密码服务平台"则实现了密码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该平台基于国产密码芯片,运算速度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1.5倍,而功耗降低40%,为政务、金融等领域提供了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
技术贸易新趋势: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
本届上交会呈现出一个显著趋势:技术创新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构建。以港科大展示的TI技术为例,其背后是包括新型电极材料、精准定位算法、个性化治疗方案在内的完整技术体系。同样,区块链安全检测也不仅是一个工具,而是包含漏洞库、修复建议、合规评估等环节的生态系统。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跨界融合。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催生了精准神经调控技术,大模型与区块链的碰撞产生了智能检测系统,密码技术与生物识别的融合解决了跨境身份认证难题。这种跨界创新正在成为推动技术突破的重要动力。
据组委会透露,展会期间还将举办多场技术拍卖和对接活动,预计技术交易额将突破往届纪录。这些创新技术的集中展示,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技术贸易中的地位提升,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从治疗脑部疾病的非侵入技术,到守护数字世界的安全检测系统,再到便利跨境往来的身份认证方案,本届上交会展示的创新成果将深刻影响医疗健康、数字经济、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值得社会各界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