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疗队克服高原反应为西藏患儿筛查先心病,5名患儿将获免费手术重获"心"生。
2025年7月5日清晨,西藏那曲市聂荣县人民医院医技楼前,一条特殊的队伍悄然形成。来自牧区的藏族家长们牵着孩子的手,在零下5度的寒风中安静等待。他们期盼的,是一支来自4000公里外河南郑州的医疗队——"天使之旅"先心病筛查救助行动的专家们。

高原上的"心"挑战
上午9时30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斌带领的5人医疗队抵达医院。海拔4700米的聂荣县,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平原的50%。医疗队员们刚下车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等高原反应,但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即开始准备筛查工作。
"在高原,连走路都像负重20公斤。"心外科专家朱勇锋医生告诉记者。医疗队员们一边吸氧,一边快速布置诊室。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制氧机在诊室内嗡嗡作响,为医生和患儿共同提供着生命支持。
聂荣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索朗曲珠介绍,由于高原缺氧环境,这里的先心病发病率是平原地区的3-5倍。"很多在平原可以自愈的简单先心病,在这里会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听诊器下的生命抉择
筛查现场,医疗队分成两组开展工作。一组进行初筛听诊,另一组负责彩超确诊。记者看到,朱勇锋医生的听诊器在低温下已经结霜,他不得不反复用手捂热。
"这个孩子需要进一步检查。"朱勇锋叫住了正要离开的10岁男孩旦增。经过彩超确认,旦增患有严重的动脉导管未闭,心脏已经出现扩大。令人揪心的是,像旦增这样的孩子在聂荣县并非个例。
"高原地区的先心病有其特殊性。"杨斌副院长解释,"比如动脉导管未闭,在平原地区80%的患儿1岁内会自然闭合,但在这里,缺氧使导管持续开放,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
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救援
下午3点,筛查工作接近尾声。医疗队共检查了23名儿童,其中5名确诊需要手术。15岁的索朗拉吉是其中之一。当听到女儿需要手术时,父亲罗布紧紧攥着检查单,指节发白。
"不用担心,所有治疗费用都由项目承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用藏语安慰道。根据"天使之旅"救助计划,这些患儿将被送往郑州接受免费手术,往返交通、食宿费用也全部由项目支付。
索朗曲珠副主任为每位医疗队员献上哈达。"你们带来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希望。"他说。就在医疗队准备离开时,一位老阿妈突然跪倒在医生面前,她8岁的孙子在去年因未及时治疗先心病离世。"要是你们早点来就好了..."老人泣不成声。
向着巴青县进发
完成聂荣县的筛查后,医疗队立即启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巴青县。200多公里的山路,预计需要5小时车程。临行前,队员们将剩余的氧气瓶留给了当地医院。
"我们晚到一天,可能就多一个孩子失去手术机会。"杨斌说。医疗队的车辆在高原上渐行渐远,车尾扬起的尘土中,医院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
据悉,自2015年启动以来,"天使之旅"先心病筛查救助行动已为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区筛查儿童超2万名,救助患儿3000余例。这次筛查出的5名患儿将于本月内被送往郑州接受手术。
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上,一场关于生命的接力仍在继续。医疗队员们用专业与爱心,在缺氧的环境中守护着这些"小心脏",为他们带来重获"心"生的希望。正如一位队员所说:"我们带不走高原的缺氧,但可以带走孩子们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