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埔蝶变:一个岭南古村的乡村振兴密码解析

揭阳塘埔村以"党建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实现乡村振兴,从工业废料堆积到湿地公园网红打卡地,打造"六个联"机制激活产业动能、"凤鸣"文化品牌培育文明乡风,获评"全国文明村"称号。

一、产业重构:从"低小散"到"高精尖"的转型之路

塘埔村的产业振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逆袭。这个北宋建村的岭南水乡,曾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发展陷入困局。转折始于2017年的"六个联"机制创新——通过党组织联建带动产业链重构,形成"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四维架构。以康夫电器为代表的38家规上企业,带动1400多家市场主体完成数字化转型,其中1000家电商的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更令人瞩目的是,村域内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产出专利超200项,让小家电产品溢价率提升35%。这种"党建链+产业链"的双链融合模式,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8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200万元。

Featured Image

二、生态涅槃:垃圾场变身网红打卡地的治理智慧

塘埔湿地公园的蜕变是生态治理的经典案例。2017年前的卫星地图显示,这片25亩的土地堆积着3.8万吨工业废料,水质劣V类,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超标12倍。村党委发动"党员包片攻坚",用90天完成清运,并创新采用"生态修复+文化植入"策略:

  • ​微生物修复​​:投放EM菌群分解残留污染物
  • ​海绵湿地​​:透水铺装率达75%,年回补地下水20万吨
  • ​文化点睛​​:12组潮汕泥塑讲述"二十四孝"故事

如今,公园内120种植物构成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吸引48种鸟类栖息,成为粤东首个村级"自然教育示范基地"。周边土地价值提升5倍,带动村民年增收8000元。

三、文化铸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塘埔样本

塘埔村的"凤鸣"文化品牌构建了独特的文明生态:

  1. ​知识传播​​:"凤鸣大讲堂"与中山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78门乡土课程
  2. ​艺术滋养​​:"凤鸣大舞台"年演出超50场,潮剧《荔镜记》观看人次破万
  3. ​志愿网络​​:386名"凤鸣志愿者"提供43项便民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兴村"战略——投资400万元建设的体育广场,通过举办"村BA"赛事吸引赞助商23家,单场直播观看量超200万。龙舟队更在省级赛事斩获金奖,队员黄伟明说:"现在年轻人不再想着往外跑,村里就有展示舞台。"

四、组织创新:"党员积分制"激活基层细胞

塘埔村创造的"党员四维考评体系"颇具借鉴意义:

  • ​产业带动​​:领办合作社加10分
  • ​生态责任​​:认养绿植按月评分
  • ​文化服务​​:参与志愿活动计分
  • ​家风建设​​:"星级文明户"挂钩积分

这套体系使党员年均服务时长从12小时提升至86小时,群众满意度达98%。老党员黄汉松的"积分存折"显示,他通过指导6户村民开网店,累计获得360分,兑换了免费体检和子女就学加分。

五、数字赋能:智慧乡村的先行探索

塘埔村的"云上家园"系统构建了数字治理新范式:

  • ​产业云图​​:实时监测1000家电商销售数据
  • ​生态大脑​​:物联网传感器监控空气、水质
  • ​文化矩阵​​:VR实景展示古村风貌
  • ​服务通办​​:43项政务"扫码即办"

该系统使村务管理效率提升70%,2024年获评"全国乡村治理数字化示范村"。村委委员陈晓丹介绍:"现在连八十岁阿婆都用手机查看榕江水质报告。"

六、启示录:乡村振兴的"塘埔方程式"

塘埔实践提炼出可复制的经验公式:
​[组织力×创新力] + [生态价值×文化认同] = 可持续振兴​

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将其概括为"四轮驱动"模式:党建强基、产业筑基、生态塑形、文化铸魂。这种全方位变革,使这个曾经环境脏乱、产业低端的古村落,蜕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文明共同体。

站在塘埔儒家文化公园的"凤鸣阁"远眺,但见榕江如练、绿荫如盖,现代厂房与明清祠堂和谐共存。塘埔村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奏响文明新生的乐章。当古村的每一块青砖都浸润着创新基因,当祠堂的每一缕香火都链接着数字未来,这便是新时代岭南乡村最美的模样。

相关内容

暗战1949:新中国保密体系诞生记
中国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侧改革:3000万人次补贴背后的产业转型密码
后备箱里的童年:一起家庭纠纷背后的儿童权益之痛
京东外卖的”加减法”:15万骑手背后的服务策略大调整
​​湾区技能青年图鉴:一”技”之长如何撬动非凡人生​​
​​深圳”地铁快递员”全球首秀:城市智慧物流的范式革命​
投稿